郭成 教授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9年12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2021年9月在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云南电网公司高级技术专家。2021年9月至今,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入职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电能质量专委会常务委员,IEEE PES电力系统测量与仪器技术委员会电能质量分委会委员,IEEE PES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技术委员会光伏并网与消纳分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v 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控制;
v 电力系统功角稳定、频率稳定分析与控制;
v 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学术成果
长期从事电能质量的监测与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工作,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写国家标准6项,坚持将理论创新与电力系统的工程实践相结合,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了高压电力电容器谐振预警问题,研究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云南电网公司电容器损毁事件频发,经济损失严重,但缺乏有效监测手段。提出了综合谐振点和谐波阻抗评估的监测、判别和预警方法,并研制了国内首套电容器谐振预警装置。装置应用后揭示了电容器回路的断路器和串联电抗器造型不当是事故主要原因。项目核心专利成果获2019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
2、研究了云南电网频率稳定问题,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云南异步联网后出现的频率振荡及频率波动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研究,揭示了小扰动频率稳定机理,提出了电力系统小扰动频率稳定控制和异步送端系统频率波动抑制方法,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研究了电能质量测评与控制问题,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云南省非线性负荷日益增多,导致电能质量问题突出,揭示了复杂条件下谐波阻抗法不准确性机理,提出了电能质量经济性评价,多目标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2019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研究了新能源并网测试问题,研究成果获中国电力创新一等奖
云南省绿色能源丰富,发展“绿色能源牌”对于助力云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针对云南新能源机组脱网事件频发问题,开展了新能源并网适应性检测、新能源脱网事故分析等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中国电力创新一等奖。
科研项目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云南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人才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或在研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余项,部分项目名称如下:
1、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新能源并网控制领域:
v 考虑直流FLC的异步送端电力系统频率动态特性与惯量辨识研究
v 高比例新能源与异步系统的机网协调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
v 基于机电扰动传播的大规模电网中频率动态时空分布机理研究
v 新能源参与电网频率控制研究及应用
2、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控制领域
v 高次谐波与间谐波测量、传播特性及对电网影响研究
v 复杂配电网电压暂降传播特性与辨识技术研究
v 电网电能质量扰动源辨识技术研究
v 配电网电压合格率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v 低压电气设备谐波耐受特性与限值研究
v 电容器智能投切过程监测及在线谐振预警研究
v 具有电能质量控制功能的配电网新型固态限流器关键技术研究
v 基于Web方式的用户侧电能质量监测数据接入及评估体系研究
v 具有谐波源辨识功能的多通道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v 基于电压监测管理系统的电压合格率提升研究
v 基于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监督业务主撑体系研究及应用
v 低压配电单三相变换与电能质量控制
v 配电网多智能体自组织无功电压协调控制研究与示范
获奖情况
主持完成纵、横向科技项目10余项,开展了针对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小扰动频率稳定性分析、高压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新能源并网适应性分析等研究工作,部分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如下:
1、一种并联电力电容器的在线谐振预警装置与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第1完成人);
2、高比例水电多直流送端系统频率动态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
3、电能质量测评与智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装置研发,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4、新能源与异步电网源网协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中国电力创新一等奖(第5完成人);
5、配电网电能质量测评与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获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完成人);
6、配电网电压波动及偏差控制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第2完成人);
其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期盼优秀的你加入同样优秀的我们,愿三年硕士时光留给你的是难忘、感恩、受益一生!
办公地点:电力学院216
联系方式:Email:gc3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