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 副教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5年-1999年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 本科;
1999年-2002年 昆明理工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 硕士;
2011年至今 昆明理工大学 电力工程学院 教师。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现代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分析、配电网复杂故障辨识、新能源场站集电线路故障检测与定位、配电网过电压检测分析及防护、配电网故障电弧特性分析与光电融合检测、有源配电网运行分析与协调控制等相关领域研究。
教学课程
本科课程:《高电压技术》
研究生课程:《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电技术》
学术成果
[1] 董俊,李一凡,束洪春等.配电网馈出线路单相永久性接地故障性质辨识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20,35(21):4576-4585.
[2] 董俊,李一凡,束洪春等.放射型馈线故障段的主-被动联合检出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11):135-143.
[3] 董俊,束洪春,刘瑞,龙文桢,张广斌.大语言模型赋能场景生成和双层优化的多农业园区供电-灌溉-蓄水耦合运行[J].高电压技术,2024,50(7):2906-2917.
[4] 束洪春,董俊,段瑞敏等.基于自然频率的辐射状配电网分层分布式ANN故障定位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5):83-89.
[5] 束洪春, 董俊(通信), 宋金鹏等. 光电磁同步融合的弧光检测与保护[J].供用电,2021,438(12):21-28.
[6] 宋建,束洪春,董俊(通信)等.基于宽频信息挖掘的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21,46(3):102-109.
科研项目
[1]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横向科技服务,配电网隐蔽性故障类型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2024.04~2025.05,202万元,主研,在研.
[2] 长江电力,横向科技服务,新能源场站架空集电线路快速故障定位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2024.01~2024.12,110万元,主持,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原山地输电线路多重雷击辨识与防护的理论及方法研究,2024.01~2028.12,260万元,参与,在研.
[4]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重点项目,2022YNZH6,云南省绿色能源与电网协同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路径咨询研究,2022.07.~2023.06,60万元,主研,结题(社科类).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037003,LCC-VSC混合多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保护控制与故障测距,2021.01.~2025.12,300万元,参与,在研.
[6] 云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计划,202002AF080001,现代配电网运行分析及保护控制关键技术,2020.01.01~2022.12.31,393万元,主持,结题.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1667010,基于多维度大数据的辐射配电网故障检测与定位研究,2017.01.~2020.12,42万元,参与,结题.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重点支持计划,U1202233,基于数据驱动的高原山地输电线路故障精确定位与雷击电流反演恢复研究,2013.01.15~2016.12.15,200万元,主研,结题.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1267009,±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和故障测距研究,2013.01.~2016.12,51万元,参与,结题.
[10] 科技部,“863”计划,2012AA050213-7,保护与控制3-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2012.01.01~2014.12.31,80万元,主研,结题.
[11]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2011BA004,10-35kV电网选线技术开发及接地故障检测设备,2010.08.~2013.7,910万元,主研,结题.
获奖情况
(1)2022年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直流输电线路和接地极线路的新型故障定位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排名第2);
(2)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谐振接地配电网主—被动联合故障检测与选线保护技术(排名第2);
(3)2019年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配电系统弧光保护与故障选线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排名第6)
(4)2015年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高原山地输电线路雷击站端检测与分析技术(排名第4);
(5)2008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高海拔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中行波故障测距技术(排名第3);
(6)2022年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能源合作共同体的澜湄国际电力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排名第9);